试管婴儿的取卵环节对很多人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的过程。毕竟,取卵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胚胎培养和成功率。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:每次取卵能取多少颗?取出来但没用上的卵子怎么办?会不会浪费?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些关键问题!
取卵数量的决定因素:不是越多越好!
很多人觉得,取卵的数量越多,成功率就越高,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。虽然取卵数量确实影响试管婴儿的胚胎储备,但质量比数量更重要。并不是取得越多,就一定能获得越多的优质胚胎。取卵的数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,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:
1. 年龄:年轻优势 vs. 年龄瓶颈
年龄是影响卵子数量和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女性的卵巢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,尤其是35岁以后,卵子数量减少,质量也会降低。
- 25-30岁:通常能取到10-20颗左右,卵子质量较高,可形成较多优质胚胎。
- 30-35岁:取卵数量会略微下降,通常6-15颗,仍然有较高的胚胎可用率。
- 35岁以上:卵巢功能逐渐衰退,取卵数量可能只有3-10颗,甚至更少,同时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也会上升。
- 40岁以上:可取卵数可能降至1-5颗,且可用胚胎比例明显下降,因此部分女性会考虑借卵或提前冷冻卵子。
2. 卵巢储备:AMH和AFC是关键指标
每个人的卵巢功能不同,即使年龄相同,卵巢储备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异。因此,医生通常会通过抗穆勒管激素(AMH)和基础窦卵泡计数(AFC)来评估卵巢功能。
- AMH值高(>2.5 ng/mL):卵巢储备较好,通常能取到较多卵子,取卵数量可能达到10-20颗以上。
- AMH值中等(1-2.5 ng/mL):取卵数量可能在5-15颗,具体情况因人而异。
- AMH值低(<1 ng/mL):卵巢储备较差,取卵数量可能不到5颗,甚至需要多次促排才能获得足够的卵子。
AFC(基础窦卵泡计数)则是指在月经第2-5天通过B超检查,数出卵巢内的小卵泡的数量。AFC和AMH通常是正相关的,AFC高说明卵巢储备丰富,取卵数可能更多。
3. 促排方案:药物调节影响最终取卵数
不同的促排卵方案,会直接影响取卵数量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、卵巢功能、AMH值等因素,制定合适的促排方案,确保既能取到足够的卵子,又不会造成卵巢过度刺激(OHSS)。
- 大促排方案(高剂量FSH、拮抗剂方案):适用于卵巢储备较好的女性,可能一次取卵10-20颗,但如果剂量过高,可能会有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。
- 中促排方案(长方案、微刺激方案):适用于卵巢储备一般的女性,可能一次取卵5-15颗,对身体负担较小,卵子质量也较高。
- 小促排或自然周期方案:适用于卵巢功能较弱的女性(AMH低),通常取卵数较少,可能1-5颗,但每一颗都很珍贵。
有些人天生对促排药物反应良好,即使采用同样的促排方案,也可能比别人取到更多的卵子。而有些人即使用高剂量的促排药物,卵巢也不会产生足够的反应,因此取卵数量较少。
4. 个人体质:基因决定了卵巢的先天优势
除了年龄、卵巢储备和促排方案,每个人的基因和身体条件也会影响取卵数量。有些女性天生卵巢功能旺盛,即使同样的促排方案,也能取到比别人更多的卵子。
- 遗传因素:如果母亲或姐妹的生育能力较强,通常意味着卵巢储备也可能较好。
- 生活方式:长期熬夜、抽烟、酗酒、压力过大,都会加速卵巢功能下降,影响取卵数量。
- 体重指数(BMI):过高或过低的体重都会影响激素水平,影响卵泡生长。
一般来说,每次取卵的数量大致如下(仅供参考):
- 年轻女性(25-30岁):通常能取到10-20颗左右
- 30-35岁:平均取卵数量在6-15颗
- 35岁以上:可能只有3-10颗,甚至更少
取卵数量≠成功率,关键在于卵子质量!
很多女性在取卵后,看到别人取了20颗,而自己只取了5-6颗,就会感到焦虑。但取卵多并不代表成功率高,关键还要看卵子的质量!
在试管婴儿过程中,卵子的最终结局包括:
受精成功的比例
形成优质胚胎的数量
是否能成功着床并发育成健康胎儿
如果取了20颗卵子,但最终只有3-4个优质胚胎,那么和取卵6颗但有3个优质胚胎的人相比,最终的试管成功率可能并没有太大区别。因此,医生更关注的是取卵的质量,而不是单纯的数量。

取出来但没用的卵子会被怎样处理?
在试管婴儿过程中,取出的卵子并不都是立即受精,也不会全部用于胚胎培养。那么,那些暂时“闲置”的卵子到底会被怎么处理呢?它们不会被随意浪费,而是有多种可能的去向!
1. 直接受精,培养胚胎: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
通常情况下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求,把取出的卵子与精子进行体外受精(IVF)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,让它们发育成胚胎。
但这里有个重点:不是所有的卵子都能受精,也不是所有的胚胎都能存活! 取出的卵子会经历筛选,只有成熟度高、质量好的才会用于受精,而未成熟或质量不佳的卵子可能无法顺利发育。
受精后的可能性:
成功发育成优质胚胎,冷冻或移植(相关阅读:代孕过程中的胚胎冷冻保存技术:如何保障未来使用?)
未能成功受精,被淘汰
受精后胚胎质量不佳,无法继续培养
有时候,医生会取多个卵子,但并不会让所有卵子都受精,而是先培养一部分胚胎,如果这些胚胎质量不错,就不会额外受精新的卵子。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胚胎浪费,同时也能减少对女性身体的额外负担。
2. 冻存卵子,未来使用:给未来多一种选择!
如果取出的卵子数量较多,或者暂时不打算移植,医生可能会建议冷冻卵子,以便未来需要时再解冻受精。这种方式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未来可能会做二胎、三胎——一次促排取多个卵子,先存起来,未来如果想要再生育就不需要重新促排。
暂时不打算移植——有些人因为身体原因(如子宫内膜状态不好),或者工作、生活安排不合适,暂缓移植,可以先冷冻卵子。
面临生育能力受损的情况——比如即将进行化疗、放疗等可能影响卵巢功能的治疗,或者有早衰风险的女性,可以提前冷冻卵子,保留生育机会。
冷冻卵子 vs. 冷冻胚胎:
冷冻卵子:适合尚未决定要孩子的女性,未来可选择合适的时间受精、怀孕。
冷冻胚胎:适合已有生育计划的夫妻,成功率比冷冻卵子更高。
冷冻卵子的成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,年轻时冷冻的卵子质量更好,解冻后的受精率也更高。因此,如果考虑冻卵,建议在35岁前行动,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!相关阅读:冷冻卵子与试管婴儿-如何选择最佳时机?对成功率有何影响?
3. 研究或捐赠(部分国家允许):让卵子发挥更大价值
在一些国家或地区,如果患者不打算继续使用这些卵子,可以选择捐赠给需要的人或者用于科学研究。
捐赠给其他女性——有些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、遗传病或其他原因,无法产生健康卵子。这时候,符合条件的健康女性可以捐赠卵子,帮助她们实现生育愿望。
医学研究用途——有些卵子可能会被用于生殖医学研究,帮助科学家研究卵子成熟、胚胎发育等关键问题,从而提升未来的试管婴儿成功率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卵子捐赠和医学研究通常需要符合严格的法律法规,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允许。如果有捐赠意向,必须提前了解相关政策,并通过正规机构操作。
4. 自然废弃:顺应生理规律的“回归”
如果患者不想继续保存或使用这些卵子,最终会自然废弃。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惜,但这其实是一个顺应生理规律的过程。
在自然生理周期中,女性每个月会有多个卵泡发育,但最终只有一个(或少数几个)排卵,其余的都会自然闭锁并凋亡。在试管婴儿过程中,那些未受精、未冷冻、未培养成胚胎的卵子,最终也会像自然周期中的卵泡一样被淘汰。
有些人会担心:“这些卵子浪费了,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?” 其实不用担心!女性的卵子数量是固定的,即使不做试管,每个月也会有多个卵泡被身体自然吸收或排除。取卵后未使用的卵子被废弃,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,也不会加速衰老。个月也会有多个卵泡发育,但最终只有一个(或少数几个)排卵,其余的都会自然凋亡。

取卵多了会伤身体吗?还能再取吗?
很多准备做试管婴儿的女性,都会担心一个问题:一次取太多卵子,会不会伤害卵巢,影响以后生育? 甚至有人害怕,取卵是不是“透支”了自己的生育能力,让自己提前绝经?
其实,这个担忧大多数时候是多余的。合理的促排取卵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,也不会导致卵巢功能永久受损。
1. 取卵不会消耗卵巢储备,卵子不会“被取光”
很多人以为,取卵=提前消耗未来的卵子,但其实并不是这样。
女性的卵巢内本身就有大量的卵子,但并不是每个月只有一个卵泡生长。在自然状态下,每个周期都有一群卵泡进入发育阶段,但最终只有一个(或极少数)发育成熟并排卵,其他的都会自然闭锁和凋亡。 这意味着,每个月女性都会自然丧失多个卵子,只是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感觉不到。
促排卵的作用,正是“唤醒”这些原本要被淘汰的卵泡,让它们同步发育,从而提高取卵的数量,并不是“额外消耗”未来的卵子储备。换句话说,促排只是让“原本要浪费掉的卵子”得到利用,而不是提前“透支”你的卵子!
你原本这个周期要浪费的卵子,现在变成了可用的卵子,这是一种高效利用,而不是过度消耗。
2. 取卵是否伤身体?关键看是否合理促排
合理的促排方案并不会让卵巢受伤。 但是,如果促排过度(比如药物剂量过高、卵巢对促排药物反应过强等),就可能会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,出现腹胀、腹水、恶心甚至严重的不适症状。
轻度OHSS:仅有轻微腹胀、不适,通常一两周后能自行恢复。
中度OHSS:腹水明显,体重增加,可能需要医生干预。
重度OHSS(少见):严重腹水,可能需要住院治疗,但这种情况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已经大大减少。
如何避免促排过度?
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——医生会根据你的AMH值(卵巢储备情况)、基础卵泡数、年龄等因素,制定合适的促排方案,避免过度刺激卵巢。
精准用药,动态调整——促排期间,医生会根据激素水平、卵泡发育情况调整药物剂量,确保既能取到足够的卵子,又不会让卵巢超负荷运作。
个性化促排方案——不同人适合的促排方案不同,比如卵巢储备好的女性,可能需要温和促排,而卵巢功能较差的女性,可能需要不同的促排策略。
总之,促排方案因人而异,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,才能既提高取卵数量,又保护卵巢健康。
3. 取卵后,卵巢还能恢复吗?还能再取吗?
取卵后,卵巢会恢复,未来仍然可以再次取卵!
取卵是通过细针穿刺取出卵泡液,并不会伤害卵巢的基本结构。取卵后,卵巢会经历一个短暂的恢复期,一般在下一个月经周期后,卵巢功能就会恢复正常。
恢复周期因人而异,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:
取卵后1-2天:可能会有轻微腹胀或不适,这是由于卵泡被刺破后的生理反应,通常可以自行恢复。
取卵后一周:卵巢逐渐恢复正常,月经可能会比平时提前或推迟几天。
取卵后1个月:月经恢复正常,卵巢功能基本回到取卵前的状态,可以考虑下一步的治疗计划。
如果一次取卵未能成功怀孕,医生会根据你的恢复情况,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次促排和取卵。
一般来说:
卵巢功能良好的人,可以在几个月后再次促排取卵。
卵巢储备较低的人,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,或者采用其他促排策略。
取卵次数没有严格限制,但如果卵巢储备本来就低,医生可能会建议更保守的方案,避免过度刺激。
4. 取卵会影响生育能力吗?会不会提前绝经?
有些女性担心,取卵会不会导致卵巢功能下降,甚至提前绝经? 这个担忧在医学上并没有依据。
不会减少未来的卵子数量——取卵只是利用了原本会被自然淘汰的卵泡,并没有“额外消耗”卵巢储备。
不会影响卵巢长期功能——取卵后,卵巢通常能恢复正常,不会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。
不会影响未来自然怀孕——如果卵巢功能良好,取卵后仍然有机会自然怀孕。
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?
如果促排方案不当,反复过度刺激卵巢,可能会让卵巢的恢复时间变长。
如果本身卵巢储备就低,取卵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调整身体状态。
如果多次取卵,卵巢功能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,但只要合理安排,通常不会造成严重问题。
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,合理的取卵不会影响未来生育能力,也不会导致更年期提前。
取卵数量因人而异,没用的卵子不会浪费!
- 每次取卵的数量受年龄、卵巢储备、促排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,通常在3-20颗之间。
- 取出的卵子如果没有用完,可以进行冷冻保存、捐赠、用于研究,或者自然废弃。
- 取卵不会“透支”卵巢功能,但过度促排可能有风险,因此选择专业医生很重要!
对于每个备孕的家庭来说,取卵只是试管婴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,关键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,科学规划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取卵的过程,也祝愿所有在求子路上的人都能如愿以偿!